|
我们乘座汽车由江孜前往日喀则途中,一路上是辽阔的大平原,公路旁主要以藏民们的农田和村庄为主,仿佛使人感觉到这是内地的某一个乡村。 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素有西藏“河谷平原”粮仓之称。日喀则藏语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为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后藏的首府,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藏族导游在向我们介绍日喀则的概况后,讲述了当地至今还保留着一家兄弟几个合娶一个老婆的风俗。同行的几个女士听了几乎脱口而出:“那不是一女拥有几男,这里的女子地位真高啊”。 汽车驶过过楚河大桥,抵达日喀则时,太阳还没有下山(当地与上海时差2个小时),只见日光山顶上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桑珠孜宗堡,在夕阳余辉照射下,显得十分壮观。这坐城堡是由我们上海市作为援藏项目出资重建的。 桑珠孜宗堡始建于1363年,是后藏日喀则地区最早的也是制高点上的标志性历史建筑,既高大峻拔,又典雅俊秀,被称作“小布达拉宫”。 因岁月侵蚀和“文革”时期的破坏,这座木石结构的宫堡,只剩下城台的一些断壁残垣。2004年,上海在第四批援藏计划中投资3000万元重建,具体由同济大学负责这一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至2007年3月主体工程竣工。由于桑珠孜宗堡目前还在进行内部装修,我们无缘上去参观,司机将车停在山下的公路边,让我们摄影留念。 日喀则的海拔高度为3800米,虽然比拉萨海拔高了200米,但由于当天日喀则阳光充足,气温回升,加上我们在高海拔生活了几天,高原反应明显减弱。当晚用餐时,我们不仅饮了青稞酒,而且饭量也大增。在走回宾馆的路上,我抽起了进藏后的第一支香烟,边吸烟边观赏马路两傍后藏特有的夜景,感觉爽爽的。 次日,日喀则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上午,我们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参观位于日喀则市城西尼玛山(藏意为“吉祥须弥山”)东面山坡上的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从1447年动工兴建,历时12年建成,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扎什伦布主持时,对该寺庙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四世班禅被第一个被册封为班禅喇嘛后,扎什伦布寺从此成了历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和灵塔所在地。 扎什伦布寺占地15万平方米,由佛殿、经堂、祀殿、等组成的主建筑群,耸楼叠阁,朱壁金顶,高低错落,排列有序,宛如一座布局严整的城池。走进寺庙,只见香烟袅袅,颂经缭绕,虔诚的信徒千里迢迢来此顶礼莫拜,气氛十分肃穆庄严,旎漫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走过一排排殿宇,绕过一座座院落,首先瞻仰了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的灵塔殿,这是历代班禅灵塔中最为宏伟的。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主持完五到九世班禅合葬灵塔祀殿开光大典后,在扎什伦布寺圆寂。此后第三天,国务院就决定在扎什伦布寺为大师修建灵塔,1990年9月20日举行了灵塔开工奠基。为建好灵塔祀殿,国家拨出 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历经三年时间,于1993年9 月4日建成。 十世班禅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身高11.55米,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共用宝石868个,珠宝246794颗,还有大陨石1个、金制护身符13个,琥珀445个。在塔的上层装有佛经和佛像。灵塔周围放置了各种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嘎、佛像、经书等。导游介绍说,虽然十世班禅已经圆寂十几年了,但直到现在,大师法体的头发和指甲始终都在生长。 然后我们参观了强巴佛殿。大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修建。殿高30 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佛殿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整个佛殿分四大 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师一尊。上部殿檐系缀铜铃,殿堂以铜柱金顶而装饰,气势雄伟壮阔。 由于当晚要赶回拉萨,我们未能详细参观就离开了扎什伦布寺。在汽车驶离日喀则市区时,我眺望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扎什伦布寺金顶,无不为这座历经五个多世纪风雨、依然焕发着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彩、神圣而庄严的殿宇而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