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虹彩视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复制链接]

Rank: 4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精华
10
主题
65
帖子
7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1#
发表于 2007-6-23 23:53: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竺法兰尊者

中印度人,通达禅思,博学多闻,为当时印度学者之师.东汉明帝时(永平十年,67A.D.)

来**,驻锡白马寺,合译《四十二章经》。

欢迎光临虹彩视野,为您打造一生的永恒记忆!http://www.hongcaiphoto.com.cn

Rank: 4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精华
10
主题
65
帖子
7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2#
发表于 2007-6-23 23:54: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阿难陀尊者——多闻第一

阿难陀,是喜庆的意思,因为他在佛陀成道日诞生。他是佛陀的亲弟弟,佛成道六年后回故乡说法,时阿难为国王、但沉溺女色,佛陀为国家考虑,遂度阿难出家。佛陀五十三岁时,十九岁的阿难,被舍利弗、目犍连等人一致推举为佛的常随侍者,后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着佛到各地弘化,被称为多闻第一。阿难在僧团中深受人们尊敬,他待人谦逊诚恳,在二十七年侍者的生活中,阿难对比丘、比丘尼和在家信众来参拜佛陀时,他总是安排适当时间,满足各人的愿望,尤其远道而来的比丘,在未见佛陀前,阿难总是予以亲切的安慰,使其安乐,有时和外道谈论佛法,也只是显正而不破邪。佛入灭后,阿难陀即前往王舍城参加第一次圣典结集,行走二个多月后到达,大迦叶被推为首席,选了四百九十九个大阿罗汉,阿难因还未证果被排斥在外,阿难当夜即发奋修行、于中夜便证得阿罗汉果,在结集中,阿难诵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等佛教圣典。二十年后,迦叶将法传与阿难,时阿难已66岁。一百二十岁时,阿难听到一人说他“老朽、失去记忆和智慧”,心生伤悲,又想到佛在世时诸大弟子都入灭了,只剩下他一人,悲不自胜,遂在摩竭陀与毗舍离两国交界处的恒河上空涅槃,由于阿难入灭的因缘,摩竭陀国与毗舍离国修好,不再战争。

欢迎光临虹彩视野,为您打造一生的永恒记忆!http://www.hongcaiphoto.com.cn

Rank: 4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精华
10
主题
65
帖子
7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3#
发表于 2007-6-23 23:55: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憍陈如尊者,梵文 Ajnata-kau-hdmya 。为「五百罗汉」第一位。

尊者最初乃是佛陀为太子时的五位侍从之一。太子出家求道之时,他与其它四位侍从奉净饭王之命,亲伴太子在林中苦行修道。后见太子废苦行,逐与其它四人离去。佛陀成道后,访憍陈如等于波罗奈之鹿野苑。五人见其来也,初以其退失净行,相约勿为礼;佛至,不觉肃然致敬。佛告以「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静无漏,心得自在。汝等须来,当示汝法,教授于汝。汝应听说,如说修行,即于现身得证诸漏」。五人乃执弟子礼,即所谓五比丘是。五比丘以佛之舍苦行为疑,佛乃进而教之曰:「有二种障: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是非解脱之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离,永无解脱。离此二边,乃为中道,精勤修习,能至涅盘」。此中道云者,即八正道,为佛教精义所在;自利、利他,悉应于此中求之。此就教授之中心立言,若详示生死流转之苦痛及原因,解脱生死之圣境,离苦得乐之正道,即四谛是,有『转法轮经』等载之。闻法已,憍陈如首先悟入正法,因得「阿若憍陈如」之称。


欢迎光临虹彩视野,为您打造一生的永恒记忆!http://www.hongcaiphoto.com.cn

Rank: 4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精华
10
主题
65
帖子
7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4#
发表于 2007-6-23 23:56: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摩诃男尊者
五百罗汉第叁佰玖拾捌尊
  摩诃男尊者,佛陀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故又称拘利太子。摩诃男为其尊称,为佛陀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之一。
  佛陀出家时,其父净饭王于族中挑选五人,随同出家,在外修行。尊者即为其一。佛陀成道后,于鹿野苑初转法轮,彼即为最初闻法得道弟子之一,后并护持佛陀之化导。《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赞其:“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为摩诃男比丘是。“
  摩诃男,在《中本起经》作摩男拘利,《佛所行赞经》中作十力迦叶。又称摩诃南、摩诃那摩。意译为大号、大名。又据《大智度论》卷三等载,又有一摩诃男,为甘露饭王之子,又称释种摩诃男、摩呵南、释摩男。《中阿经·苦阴经》乃其请佛所说。当舍卫城之流离王讨伐迦毗罗卫城释迦族时,为救释种族,自愿舍命于水中。又有谓此人与五比丘中之摩诃男同一人者。

欢迎光临虹彩视野,为您打造一生的永恒记忆!http://www.hongcaiphoto.com.cn

Rank: 4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精华
10
主题
65
帖子
7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5#
发表于 2007-6-23 23:56: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菩提达摩(? - 535)

菩提达摩,**禅宗初祖。南天竺婆罗门人,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禅宗二十七至祖般若多罗到该国传法,菩提多罗从他学法,很得般若多罗的赏识,就给他改名为达摩,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梁武帝普通年到达广州,梁武帝闻其名,迎入金陵,但观念不相契合,达摩悄然北上。途经北江,没有渡江的工具,遂将一束苇草置于江面,踏蹑而渡。《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达摩一苇渡江,栾巴噀酒灭火。」后至北魏,所到之处,以禅法教人。游嵩山少林寺,在那儿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为壁观婆罗门。以二入四行为思想内容。当时有位神光僧人博览群书,慕达摩之名,自断手臂求法。达摩尊者被他的精诚所感动,逐传法于他,并帮他改名慧可。经九年,达摩尊者欲归天竺,临走时,传慧可禅宗之要义,受《楞迦经》四卷。过不多久,达摩入寂(归天)。葬于熊耳山上林寺。三年后,有人在葱岭遇见达摩手拿着一只靴子,向西方而行。达摩的事迹,随着禅宗的发展,渐趋神异,并成为**画家所爱的画题。在通俗侠义小说中,菩提达摩也成了少林武功的创始者。

欢迎光临虹彩视野,为您打造一生的永恒记忆!http://www.hongcaiphoto.com.cn

Rank: 4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精华
10
主题
65
帖子
7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6#
发表于 2007-6-23 23:57: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跋提尊者

佛陀最初所度五比丘之一。尊者之名译为善贤,持戒严谨,定慧圆满,普行贤善,而得其名。与鹿野苑闻四圣谛法,漏尽烦恼,解脱证果。

欢迎光临虹彩视野,为您打造一生的永恒记忆!http://www.hongcaiphoto.com.cn

Rank: 4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精华
10
主题
65
帖子
7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7#
发表于 2007-6-23 23:58: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马胜尊者
 
  马胜尊者为舍利弗之师,为佛陀之嫡族。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为声闻比丘中第一比丘。
  据载,悉达多太子离宫出走,立志寻求解脱。净饭王劝阻无效,只得命马手等五人相随护侍,共同修炼。悉达太子先修苦行,后发现苦行无益于解脱,便放弃苦行。马胜等先后离开太子,自寻解脱的方法。悉达在菩提树下得佛果。佛祖身放神光,毫含玉彩,在鹿野园为马胜等人说法,使他们成为最先皈依佛教的五比丘。舍利弗初从外道学法,然以未能究竟,迷于所安归。后遇马胜于王舍城乞食,舍利弗遥望尊者仪容,心生欢喜,乃近而问其所师之法,尊者告以佛陀所说:"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之理。舍利弗忽开心眼,随至竹林精舍,闻佛说法,净诸尘垢,得法眼净。马胜早期就跟随佛祖,且勤学好问,佛学知识渊博,在民众中广泛传播佛法,证得罗汉果位。
  马胜,又作马师,或作阿说示。梵名阿湿缚伐多。
欢迎光临虹彩视野,为您打造一生的永恒记忆!http://www.hongcaiphoto.com.cn

Rank: 4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精华
10
主题
65
帖子
7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8#
发表于 2007-6-23 23:59: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之旅----十八罗汉


十力迦叶尊者

佛陀最初所度五比丘之一。多生累劫常修正语,以无漏智慧,远离妄言。尊者深怀慈愍,教化一切,法润有情远离诸恶,众所钦敬,为僧中上座长者。

欢迎光临虹彩视野,为您打造一生的永恒记忆!http://www.hongcaiphoto.com.cn

最后登录
2015-9-18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9
精华
1
主题
10
帖子
26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9#
发表于 2007-6-24 01:37: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19-6-4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23
精华
0
主题
10
帖子
30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20#
发表于 2007-6-24 14:50:00 |只看该作者

佛法的布施,可以净化心灵,使人断除烦恼.

[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