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币
- 267 U
- 金钱
- 4057 ¥
- 积分
- 5927
- 好友
- 17
- UID
- 183240
 
- 最后登录
- 2015-6-24
- 在线时间
- 20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14
- 精华
- 0
- 主题
- 99
- 帖子
- 240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
产蛋崖”位于三都县三合镇姑鲁寨背面的登赶山上,这座山很奇特,满山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唯独山腰上裸露出一块崖壁,更奇怪的是,这块崖壁每隔三十年就会自动脱落出一些与恐龙蛋相似的石蛋,因此当地人都习惯把它叫做产蛋崖。这块崖壁长20多米,高6米,表面极不平整,在高处,几块巨大而尖利的岩石横亘着,极为险峻。而石蛋就在相对凹进去的崖壁上安静地孕育着,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同一个凹进去的石窝每相隔30年就会产出一枚石蛋,产蛋崖上有很多个会产蛋的石窝。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就会掉落出一些与恐龙蛋外形相似的“石蛋”,当地百姓称为“石头下蛋”。 “产蛋崖”长20多米、高6米,表面极不平整,近百枚“石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陡崖上,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公斤。“产蛋崖”成因至今尚无定论,有专家推测其形成于五亿年前,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而成。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暴露于地表,最终因风化和流水侵蚀的作用而逐渐从崖壁上脱落。 在五亿年前的寒武纪,贵州三都还是一片深海,当时有一些碳酸钙分子游离于深海的软泥中,在特定化学作用下它们渐渐凝聚在一起形成结核,经过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软泥和结核都变成了埋藏于深海地下的岩石,软泥成了泥岩,而结核成了石蛋,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它们最后就暴露于地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