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政治局的一次扩大会议,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遵义,于是顺道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当地举行会议,地点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会议改变了原来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领导,增补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新领导集体,毛泽东恢复了对红军的指挥权。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 “围剿”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接着,周恩来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1]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提出了**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决定改组**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当时应无常委之说),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
遵义会议的内容: 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是**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因而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