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币
 - 1001 U
 - 金钱
 - 30440 ¥
 - 积分
 - 30057
 - 好友
 - 28
 - UID
 - 190094
  
 
 
 
    
- 最后登录
 - 2017-6-17
 - 在线时间
 - 93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5-7
 - 精华
 - 4
 - 主题
 - 243
 - 帖子
 - 184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 
(节选自**林业出版社《自然摄影手册》,徐健、奚志农等著。) 
 
                             如何接近鸟类 
    真正开始鸟类拍摄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接近鸟类,占据好的拍摄位置而不将它们惊飞。拍摄者若是希望尽可能的靠近鸟类拍摄,首先要对被摄的鸟类有所熟悉和了解。比如翠鸟喜欢长时间的站立在比水面略高的树枝或岩石上;鹟类喜欢一次次的起飞扑击飞虫然后又落回同一个地方;一些山雀胆子很大,有时候会主动跳进观察人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些了解十分有助于我们依照不同鸟类的性格,寻找对应的接近办法。即使我们对它们的性格不甚了解,问题也不大。对于绝大部分鸟类,如果它们已经突然抬头或者停止全身的动作凝固不动,都是表示它们已经发现了潜在的危险,随时准备逃离现场;而很多像灰喜鹊、红嘴蓝鹊之类的群居鸟类,会有站岗的鸟发出报警声响,表示发现危险。熟悉了鸟类的这些举动,我们就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前进,什么时候应该停止前进,等待我们所要拍摄的鸟类放松下来,让它们认为一切都平安无恙。 
    在靠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动物害怕任何两条腿站立,以人的姿势行进的东西。不管我们穿上怎样的迷彩服,戴上帽子,或者围上头巾,只要我们保持着直立双腿行走的姿势,就会让鸟兽惊恐不安。稻草人虽然只是形状像人的假东西,却仍然有吓退动物的效果。 
 
策略1──低姿前进 
    你可以蹲在地上,或者趴在地上,或者跪在地上──无论怎样,降低自身的高度。如果你能让鸟儿相信你是一根树桩或者是一个油桶,或者至少不那么像一个人,那么你的靠近策略就成功了一半。 
 
策略2──不要咄咄逼人 
    在靠近的过程中,无论我们怎样隐蔽,日国始终保持不断前进,那么鸟儿会很快感觉到环境的变化,警觉起来逃走。所以我们必须在前进的同时用余光观察鸟类,一旦它们显露出丝毫的紧张,我们就必须要停下来,甚至略微后退,等待它们放松下来再继续前进。 
 
策略3──避免和鸟类对视 
    整个过程中切忌虎视眈眈地直视鸟类。绝大部分的鸟兽都把这种目光的直视视为巨大的压力,往往被持续盯视几秒钟后它们就会逃走。所以在拍摄之前,所有对鸟类的观察都是通过余光完成的,以眼角监视动物的动态即可。 
 
策略4──循序渐进 
    在靠近的过程中不要指望一下子达到理想的拍摄位置,可以前进一小段,先拍摄一张,然后前进几步,再拍摄一张。这样更容易使我们的心态变得平稳,不那么急于冒进,而一旦鸟儿被惊飞也不会有那么多遗憾。 
 
策略5──迷彩 
    在鸟类和兽类拍摄时,一定不可以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比如大红、亮蓝色,都是野生动物十分警觉的颜色。多数鸟类摄影师喜欢土黄色、绿色、灰色或黯淡的迷彩色系的衣服。在阳光强烈时,我们手中器材的反光也会让动物警觉,用迷彩布包裹镜头可以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 
 
策略6──利用汽车 
    鸟类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它们并不太害怕汽车。以湿地鸟类为例,很多野鸭和大雁,只要远远看到有人扛着三脚架和镜头准备靠近,就马上警惕地扬起头颈,一有风吹草动就要逃之夭夭。即使不跑,它们也会在水下悄悄划动脚掌,不管你怎么靠近,你们之间的距离总是保持在一两百米,难以拍摄。 
    有了汽车,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鸟类对于汽车都相当容忍,平时和人安全距离至少有几十米的红头潜鸭,可以接受汽车开到离自己只有几步的位置,还安心地觅食休息。这种情况下我们放下车窗就可以足不出车地进行拍摄。 
    如果要让野生鸟类更加放松警惕,可以再考虑在车窗上面加上一个窗帘,只要把镜头从窗帘缝隙之中伸出来拍摄。这样一来鸟类完全看不到人的轮廓,它们在镜头面前,可以像平时一样放松地呈现各种各样的行为。 
 
                        如何拍摄鸟类飞行 
 
    在拍摄鸟类的飞行时,我们通常推荐使用“伺服对焦”模式。当你半按下快门,在这种模式之下相机不停地根据对焦点所对准的物体修正镜头的焦距。这样一来,在空中飞翔的鸟类──无论它是离你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只要你用焦点始终死死锁住它的身体,就可以完成精确的对焦。很多镜头上面提供了对焦范围的选择。比如佳能的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就提供了两档选择:1.8m~无穷远;6.5~无穷远。前一种是在镜头许可的整个范围之内对焦,而后一种则是放弃1.8~6.5米这个范围,仅仅在6.5到无穷远这个范围之内对焦。因为镜头在后一种的工作范围更小,所以对焦会更为迅速。这样在拍摄飞鸟的时候可以提高成功率。 
    另外,不同的鸟类又不同的飞行特点。比如红嘴蓝鹊喜欢飞直线,而鹡鸰喜欢呈波浪形飞行,翁类喜欢在空中翻飞后回到同一个枝头。通过观察不同鸟类的飞行特点,我们可以预测它们在空中前进的方向,提高我们的拍摄成功率。 
    有些镜头对焦速度很快,而且相对而言不算非常沉重,非常适合拍摄飞行的鸟类。比如佳能的EF 300mm f/4L IS USM 定焦镜头,就是拍摄飞行鸟类非常好用的工具。 
 
 |   
 
  
 |